解析:从“电子围栏”到“无线充电” 享骑共享电单车一路“领骑”行业
先来看一下现场拍摄的几组图片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就是享骑展台,黑科技展示、记者拍摄访问、工作人员讲解等奠定了整个展会的基调:智能、科技、务实。
我们先聊产品,然后再谈它背后的技术。
从图片可以看出,极简化是享骑电单车的外型特点,车架和前叉采用碳素钢、烤漆工艺,壁厚3mm;车把使用6061铝合金+T6热处理,后支撑使用工业8极电镀;使用EVA一体成型工艺,鞍座防水防划。
其实,在转型之初享骑的定调就是做电单车共享,而这必然要求抛弃传统电单车追求豪华、速度的特点,率先将交通监管和行业标准考虑进去。所以观察享骑的车辆设计就能发现,严格按照国标设计生产,包括整体车重控制在40公斤内,车时速不超过20公里,配备脚踏板等。
至于现场骑行体验,速度与共享单车差别不大,但在笔者看来有两点让人觉得非常新奇:一是无线电充的理念,二是独特的非零启动模式。
享骑展台上展出的无线电充模式打破了现在电单车需要通过后台监管电单车信息,再安排运维人员进行实地充电局面,而在未来的共享电单车运营中,只需要将车辆停放在可感应充电设备的停车位置,通过无线充电桩,实现车辆与充电桩无线对接。当车辆自动显示与充电站相连接之后,弹出人机界面,就能轻松实现车辆的无线充电。
换句话说,无线充电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单车充电不及时的痛点。随着享骑电单车注册用户的持续增多,用车需求量增大。假设无线充电成为现实,停车点即可实现随时充电,能更好的满足用户享骑就骑的要求。
至于非零启动模式,这一技术在欧美日已经十分成熟,在国际社会上普遍认为更安全、更可靠。如今,作为共享电单车的享骑,从骑行源头提供安全,只有通过脚踏两圈启动车辆,再转动转把才能启动电助力,进一步创新为骑行安全提供多一层保障。
黑科技背后:从电子围栏看无线充电未来
众所周知,享骑作为国内首家电单车运营平台,率先提出了电子围栏技术。尽管,该技术在刚刚推出的时候也备受质疑,提倡点对点还车,以定点还车约束用户行为,主动规避车辆失控带来的城市管理问题,目前,此项技术已成熟运用,并推行至南京、合肥地区。的确,与随停随放的共享单车模式相比,约束带来的不自由,让很多人感到不方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的爆发,各个共享平台开始参考借鉴享骑电子围栏技术,并开始研发推广,成为当下解决单车运营问题的一个标准范本,也开始被市民所认可、称赞。
谈到电子围栏技术,或许可以参考享骑CEO施银锋在2017国际共享ž智能出行大会的发言:定点还车由GPRS、北斗定位、电子围栏、电子锁三个核心部分组成。首先依据大数据分析,确定每个城市、每个片区需要的停车点数量,实地考察路面情况,设立电子围栏;用户只有将电单车停入电子围栏内才可结束订单,否则将持续计费;如果用户未将电单车停入匹配的停车点,电子锁将无法完成上锁指令,无法归还车辆。
这套电子围栏系统零成本运营,无需埋设电子线路。就享骑目前的搭建情况看,在上海共设立近7000个电子围栏,南京设立约1500个;合肥设立约1200个。随着电子围栏站点增加,用户停车将更加方便。
总之,起初不被看好的享骑电子围栏已实现突破,目前已带动更多的共享电单车/单车企业使用该技术,实现城市共享电单车管理的有序化。施银锋在接受现场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标滚花自攻螺丝,未来电单车也必然走入智能化的生态圈,中间所有的接驳工具、线路规划实现智能推荐。而无线电充作为共享电单车智能化的一环,必然将在智能科技的突破中实现。